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真实的包拯根本不会断案?包拯的墓志铭被公开,内容颠覆认知

发布时间:2020-09-24 11:42:31 来源:安徽访谈网 责任编辑:张思彪 阅读量:524
包拯被塑造成为足智多谋的“超人”,能够凭借超乎常人的智慧,审判各种错综复杂的案件。这种形象的神化演变,使得历史事实中的包拯与其所扮演的艺术角色有了巨大的差异。事实上,这种差异中寄托着古代百姓的某种政治

    包拯的形象是经过数十代人民丰富发展演变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包拯逐渐由一个普通人上升为圣人乃至神明,这是包拯形象神化的过程。

    百姓期望统治阶层出现更多的“包拯”,甚至每个官员都是“包拯”

    包拯被塑造成为足智多谋的“超人”,能够凭借超乎常人的智慧,审判各种错综复杂的案件。这种形象的神化演变,使得历史事实中的包拯与其所扮演的艺术角色有了巨大的差异。事实上,这种差异中寄托着古代百姓的某种政治期盼。

6a63f6246b600c33ab8874bd84f9b10ad8f9a109.jpeg

包拯剧照

    在封建宗法等级严明的皇权社会,普通百姓缺乏理性精神,没有完全独立的政治人格,他们只能将自己的感情寄托于廉洁的官员、贤德的丞相、圣明的君主身上,希望他们能保护自己的利益。

    于是,刚正无私、不畏权贵、为民请命、善断疑案的包拯,自然成为民众崇拜的“青天”。人们更是期望统治阶层出现更多的“包拯”,甚至希望每个官员都是“包拯”。

    所以说,包拯艺术形象发展和成熟的过程,是包拯形象在百姓间扩散的过程,也是清官政治文化传播和发展的过程。

timg (1).jpg

包拯画像

    真实历史中的包拯

    那么,真实历史中的包拯是什么样子的?

    阅览《宋史·包拯传》中的记载,几乎均是包拯政绩的记叙。可见包拯确实是一位有为的官员。他在朝廷上经常提出很有针对性的改革建议,在地方时尽心尽力地替百姓谋福利。

    如包拯调任端州知府(今广东肇庆),他治理水患、兴教办学、储粮备荒、政绩斐然,更难得的是,包拯卸任时连自己常用的砚台都不拿走——“岁满不持一砚归”。由此可见,包拯的确是清廉为官的典范。

timg (3).jpg

包拯戏曲剧照

    包拯还是一个大孝子。我们都知道,包拯谥号为“孝肃”,在《宋史》中起始就强调包拯“孝”的品质。包拯二十九岁便进士及第,直到三十九岁才离开家乡出仕,这是为何?

    主要原因就是包拯“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包拯在家排行老三,但两个哥哥早夭,他实际上变成了“独生子女”。

    其后包拯在父母亡后,守孝期满仍不忍离去。欧阳修曾批评包拯“素少学问”,但他依然就包拯之“孝”提出了褒扬,称其“少有孝行,闻于乡里”。由此可见,包拯之“孝”确实足以令他青史留名。

timg (4).jpg

包拯塑像

    包拯断案,真的那么厉害吗?

    世人皆知“宋之最能断狱者曰包龙图!”那么,包拯断案和侦破的功夫,真的那么厉害吗?

    《宋史》点明包拯在初仕天长县时,就以智破“牛舌案”而初露锋芒。然而,这却是包拯在正史中被记载的唯一判例。

    遗憾的是,甚至就连这一“牛舌案”,包拯亦有掠人之美的嫌疑。《宋史·穆衍传》中,记载了穆衍在任华池令时,也断了一桩“牛舌案”,这个案件的过程和结案,与包拯所断之案极其相似。因此有学者说包公根本不会断案,他唯一的判例也是在抄袭别人的断案手法。

timg (2).jpg

包拯塑像

    七十年代,合肥出土了一个家族墓群,学者们对此墓进行了发掘和整理,发现了5块石碑碎片,拼合后其中的内容颠覆了我们的认知。石碑经专家确认,是包拯的墓志铭——《宋故枢密副使孝肃包公墓志铭》。

    其中已有此“牛舌案”的记载。我们都知道,穆衍的活动时间比包拯晚,所以此墓志铭为“牛舌案”之首创者与效仿者的争论,画了上句号——“牛舌案”确实是包拯首断。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安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ahfangtan.com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商务合作 人员查询 联系我们

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安徽访谈网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华人英才》杂志社网络中心 主办  法律顾问:合肥淮商律师事务所 赵健志律师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网站自律管理承诺书  举报邮箱:fuyangxx@126.com

工业信息化部许可/备案号:皖ICP备2021017813号  

Copyright 安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下载.png  timg.jpg


   

皖公网安备 341203020000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