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普外四科王勇荣获安徽青年五四奖章

发布时间:2025-05-02 09:14:48 来源:中安在线 责任编辑:省二院 阅读量:4
我叫王勇,来自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普外四病区。今天站在这里,沉甸甸的奖章捧在手心,既感荣幸,更觉责任深重。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千百年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名族勇毅

近日,共青团安徽省委印发《关于表彰2025年安徽青年五四奖章、安徽省新时代青年先锋和安徽省“两红两优”的决定》,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普外四病区(肝胆胰外科)副主任医师王勇同志荣获安徽青年五四奖章。该奖项是安徽省青年领域的最高荣誉,旨在表彰在政治进步、品德高尚、贡献突出等方面表现卓越的青年典型。今天,让我们通过他在医院青年演讲比赛上的讲话,走进荣誉背后的故事:

大家下午好!我叫王勇,来自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普外四病区。今天站在这里,沉甸甸的奖章捧在手心,既感荣幸,更觉责任深重。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千百年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名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名族之林的磅礴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医务工作者,我深知,五四精神从未远去,它如同火炬,始终照亮我们这一代人的前行之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这八个字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今日青年医者的行动纲领。而在这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中,我们青年一代更要以挺膺之姿,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的大潮,用青春热血书写健康中国的时代答卷!

王勇领取奖章(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供图)

以“创新”为刃,做追光青年

十多年前,当我第一次穿上白大褂时,导师告诉我:“医学的进步,需要有人敢走别人没走过的路。”这句话,成了我职业生涯的座右铭。

在肝胆胰外科领域,传统手术往往伴随着创伤大、恢复慢的难题。在恩师刘会春和师兄金浩两位教授的点拨指导下,无数个夜晚的通宵达旦,一次次手术的不断优化改良,皇天不负苦心人,2025年3月我首次在中英文杂志上报道了“两孔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技术”,这项突破性的技术将患者的手术切口从传统的四孔减至两孔,为广大胆石病病友带来福音。有人问:“为什么非要冒险创新?”我的回答是:我们医疗技术的点滴创新,带来的可能是千千万万病友的满意笑容!

从2021年初次参加手术比赛时的安慰奖到2024年我相继获得首届安徽省腹腔镜肝切除技能竞赛二等奖;首届荧光腹腔镜肝切除视频病例大赛华东赛区冠军、全国总决赛季军;“吴孟超杯金手指”手术赛全国决赛二等奖。一步步的攀登之路,让我体会到青春的汗水不用吝惜,应该尽情挥洒。青年同仁们,我们每个人都是“追光的人”: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我始终相信,所有热辣滚烫的生活,首先得把自己变成一把刻刀!在肝胆胰外科的十余年里,我见过凌晨四点的无影灯,也曾在手术台前站到双腿麻木。但正是这样的深耕与沉淀,让我懂得:医学的突破从不是灵光乍现,而是用刻刀般的专注,在专业领域一刀一刀凿出光芒——夯实基础时,我们凿的是解剖图谱上的每一条血管;创新术式时,我们凿的是手术方案里的每一处细节;带教学生时,我们凿的是青年医者心中的那一团火种。

以“仁心”为灯,做一个有温度的医生

我始终觉得医生和患者的相遇是一场缘分,我们应该努力把每一次医患的相遇变成一场有温度的“良缘”。从医十余年,我习惯把电话留给每一个我经治的病人,我时常把自己比作一个可以随时联系到的家庭医生,正因如此,我挽救过放入棺材即将入土的病人,我接到过病人弥留之际还想给我打个电话的;甚至我还收到过家属给我寄来的母亲临终前亲自给我做的枕头馍。那些热泪盈眶的瞬间,让我更加坚信自己一定要成为一个有温度的医生:医学的温度,不在冰冷的器械,而在医者滚烫的仁心;中国式现代化的终极目标,正是让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共享健康中国的温暖阳光!

以“传承”为炬,做薪火的传递者

我时常对年轻医生说:“仅靠我的双手能完成多少台手术呢?但如果我能培养出100个优秀医生,就能挽救10万个生命!这,才是中国式现代化医疗最坚实的青年力量!”

我们都是从住院医生一步步走上来的,作为科室骨干我既是学生也是老师,我深知医学“传帮带”的重要性,记得刚来我院组建肝胆胰外科团队时,几乎每一个手术我都要上,做复杂疑难手术我得陪同刘主任和金主任,做中等或者偏大的手术我得自己主刀,做一些基本手术时我得一个个的去教我的下级医生,说不辛苦那是假话,但医学需要传承,所以在“传帮带”的过程中,我一直主张“放手不放眼”,我们要做年轻医生眼里的一道榜样之光,而不是拦路石。青年强,则医学强;青年有担当,则中国式现代化有希望!我们不仅要做治病救人的“匠人”,更要成为医学火种的“传递者”——因为今日我们培育的每一个青年医者,都是未来健康中国大厦的栋梁!

站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今天的我们何其有幸—能用AI辅助诊断、能用荧光导航精准切除肿瘤、能让5G技术跨越山河实现远程手术。但越是如此,越要铭记:再先进的技术,也替代不了医者对生命的敬畏;再智能的算法,也计算不出仁心仁术的价值。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的是既有科技硬实力、更有人文软温度的新时代青年!(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供稿)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安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ahfangtan.com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本网动态
赵方方 2025-05-02 09:03:06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商务合作 人员查询 联系我们

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安徽访谈网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华人英才》杂志社网络中心 主办  法律顾问:合肥淮商律师事务所 赵健志律师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网站自律管理承诺书  举报邮箱:fuyangxx@126.com

工业信息化部许可/备案号:皖ICP备2021017813号  

Copyright 安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下载.png  timg.jpg


   

皖公网安备 341203020000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