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安徽阜阳:“百亿粮仓”乡村的美丽嬗变

发布时间:2019-12-10 16:34:34 来源:人民网 安徽频道 责任编辑:李阔 叶传增 阅读量:188
位于皖北的阜阳,素有“百亿粮仓”之称,也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为了早日脱贫,实现乡村振兴,阜阳市从年初开始,全面整治农村危旧房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打地基、和水泥、砌墙……这两天,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宁老庄镇大田村的刘昌礼正忙着盖新房,一楼三间房已基本成型。而就在几个月前,这里还是四间废弃的危房。

老刘家的老宅建于1992年,由于房屋年久失修,他和老伴长期在大儿子家居住,老宅一直闲置。最近,这处老屋被鉴定为D类危房,需要拆除。像老刘家这样的危房,在阜阳农村还有273820户。

大田村沟塘治理前后对比图 杨三军/摄

位于皖北的阜阳,素有“百亿粮仓”之称,也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为了早日脱贫,实现乡村振兴,阜阳市从年初开始,全面整治农村危旧房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大破大立之中,阜阳农村面貌发生全新变化,激发了农村的发展潜力,擎画了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

打赢首场硬仗,为乡村振兴谋开局

安徽阜阳位于淮河中下游,拥有千万人口,以全国0.5%的耕地产出全国1%的粮食,被誉为“百亿粮仓”。今年,阜阳粮食再获大丰收,总产量567.8万吨,连续第10年超百亿斤。

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跃居全省第二,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收入同比增长20%,物联网技术应用农业企业数量全省第一,土地流转率62%居全省前列……近年来,阜阳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绿色发展不断推进。

推进乡村振兴,“百亿粮仓”有基础有底气,但阜阳也存在短板和弱项。由于缺少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差,违法建筑林立,环境“脏乱差”,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大量危房的存在。截止到9月底,全市共排查出危房26.8万户,占比近12%。

“安全隐患大、影响村容整洁、‘一户多宅’浪费耕地资源……”阜阳市住建委主任海阔向记者细数其中的危害,“大量危旧房屋的存在已成为阜阳农村发展的突出‘短板’,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绊脚石’。”

今年国庆节前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正式公布。规划提出,要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而阜阳农村环境已成为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不容回避的绊脚石。

据了解,截至9月底,阜阳农村危房改造整治共完成536135户农村房屋,基本实现“阜阳大地上不能有一处危房”的目标。全市农村清理大小边沟、坑塘4900多个,完成造林13万亩,道路绿化提升1408公里,河流绿化提升459公里,新建自然村小游园、小广场977个。141个乡镇、1516个村实现了环卫保洁市场化,基本实现全覆盖。这场环境整治的攻坚战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发展空间。

新村新貌新气象 杨三军/摄

环境整治,重塑村貌得民心

10月15日,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冒雨来到阜阳市阜南县宁台庄台、康楼庄台、郎楼庄台等处,实地了解濛洼行蓄洪区脱贫攻坚及庄台整治情况。当李锦斌再次走访去年蹲点的赵年龙家时,看到庄台上焕然一新,老赵家喜气洋洋,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连声祝他们生活幸福。对于庄台环境的改善,李锦斌给予肯定。

庄台环境的改善,是阜阳农村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阜阳各地将农村危房改造与农村“三大革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相结合,农村变干净了、变整齐了、变亮堂了、变美丽了,曾经破旧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整治后的庄台人居环境大有改观 阜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70岁的郎健是阜南县王家坝镇和谐村郎楼庄台村民,在庄台居住了40余年。提起过去的庄台人居环境,老人眉头紧皱,连连摇头。“以前住得太挤了,家家户户楼挨着楼、门对着门,白天连阳光都照不到。”

郎楼庄台整治前,人均居住面积只有20平米(全国农民人均45.8平米),出门就是一线天。“污水横行,垃圾满地”是庄台人家的真实写照。

通过整治,如今郎楼庄台不仅环境优美,自来水管道、污水处理设施等也应有尽有,每户还旱厕改马桶,彻底告别了“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的窘境。现在的庄台,不仅建成了农民小广场,庄台与庄台之间还修通了沥青道路,往日隔绝的各庄台,已连成一片……

无独有偶,颍泉区宁老庄镇的大田村,在整治行动中也完成了从“脏乱差”到“美丽乡村”的蜕变。走进大田村,只见宽敞平坦的沥青主路从公路直达村部,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沟塘水渠清澈平整。家家户户修葺一新,入户道路都已硬化,健身器材、公厕、雨污管道、污水处理设施一应俱全。村容村貌不亚于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

大田村房屋整治前后对比图 杨三军/摄

大田的蜕变只用了50天。据村党支部书记刘辉介绍,6月5日大田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正式启动,7月25日正式完工。其间,共拆除D类危房581间,修缮C类危房408间。此外,利用拆危拆旧腾出的空地,村里建设了游园小广场。广场有两个篮球场大小,上面修建了健身器材、凉亭、舞台,还有一个大的LED屏。

“一到晚上广场上跳舞的、健身的、卖小吃的都来了,可热闹了!”村民王梅是大田村广场舞舞队的发起人,前不久,颍泉区组织的首届农村广场舞大赛就在大田村的广场举行,王梅所在的舞队拿到了第一名。“过去天一黑就在家‘猫’着,现在建了广场,咱也能像城里人一样乐呵乐呵。”

干群一心,直面拆违破难题

“在农村拆房子难,不是每个人都愿意配合。”阜阳市颍上县建颍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杨威感叹道。有的村民是“一户多宅”,老房子是危房,不住也不让拆。有的村民就在危房里住,这种情况以上了年纪的老人居多。为了推进危房整治工作,建颍乡在拆危前做了大量工作。

“乡政府在集镇广场上召开千人大会,把市县拆危拆旧的政策讲给老百姓听。各个村召开群众大会,传递政策的同时,也注意收集村民意见。”杨威告诉记者。

针对村民反映较多的补偿和安置问题,颍上县出台了相应政策。据了解,D类危房拆除重建的补偿标准是贫困户2万,一般农户1万。C类危房按标准修缮加固的补偿标准,贫困户6000元,一般农户4000元。一般农户家里有经商办企业的和一户多宅的不能享受。安置方面,对于一户一宅的老人,动员他们先搬到子女家居住。不愿意的,当地政府协助租房子,并垫付2个月的房租。

政策讲得透,抵触情绪自然渐渐消解。拆危拆旧中,镇村干部坚持以真情换民心。建颍乡王海村党支部书记朱彪先后三次上门做一个老大娘的工作,劝她拆掉私自搭建的厨房,在这期间还帮助她烧锅做饭。朱彪的诚恳最终赢得大娘的理解,难题迎刃而解。

“整治期间,全乡共修缮、拆除了7000多户危房及附属设施。老百姓住得安心,我们也放心。”杨威说。

据了解,整治行动得到了绝大部分干部群众的支持和响应,未发生一起群体性突发事件。

“在拆除危房整治环境过程中,党员干部冲在最前面,成为环境整治的‘发动机’。干群并肩战斗,手拉手行动,再难的困局都能化解掉。”阜阳市主要负责同志说。

土地复垦,腾出空间迸活力

危旧房屋的拆除,腾出了过去“一户多宅”多占的土地,拆出了新的农村发展空间。据了解,阜阳各地将危房整治后闲置的土地进行整理复垦,优化利用资源,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土地指标保障。有的地方结合地方特色发展经果种植、乡村旅游等产业,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提供有力支撑。

拆危腾出的土地上种植了瓜蒌 颍上县委宣传部供图

颍上县建颍乡李老家村通过拆除危房,复垦整理出来483亩土地。当地干部告诉记者,复垦出来的土地符合市国土局规划的,就上报新增耕地,种植粮食,不符合的,就用来发展经果林种植。

今年春天,李老家村将复垦出的40亩耕地和一些废弃用地集中起来,共计80亩,用来种植桃子和石榴,增加村集体经济。李老家村驻村干部刘涛十分看好经果林的收益,“桃子高产的话一亩最高能到10000斤,石榴也能有1000斤。以后除了批发,发展采摘也大有可为!”

整治后的颍上县淮罗村庄台 颍上县委宣传部供图

而在颍上县王岗镇淮罗村,通过危房整治和人居环境整治,曾经的“民生洼地”变成了“产业发展宝地”。淮河故道、生态湿地、旖旎荷塘……丰富的旅游资源让这个曾经困苦的庄台再次焕发生机。

“每天接待游客近千人,除了本地人还有河南和浙江的游客,停车场都停满了。”十一期间,熙熙攘攘的游客让淮罗村党支部书记罗运官印象深刻。

进驻淮罗村的大牌农家乐在十一期间几乎天天爆满,游客必须提前一天预订才能有位置。“每天接待游客170多人,日营业额突破一万元。”喜人的成绩单让总经理申丽丽分外开心。

据申丽丽介绍,饭店从当地雇了8个人,其中就有3个贫困户。“我们还去村民家收购河蚌、鱼、土鸡等食材,积极带动当地村民创收。”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安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ahfangtan.com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本网动态
李岩芯 2024-07-19 11:47:00
尹晓松 2024-07-15 08:47:22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商务合作 人员查询 联系我们

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安徽访谈网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华人英才》杂志社网络中心 主办  法律顾问:合肥淮商律师事务所 赵健志律师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网站自律管理承诺书  举报邮箱:fuyangxx@126.com

工业信息化部许可/备案号:皖ICP备2021017813号  

Copyright 安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下载.png  timg.jpg


   

皖公网安备 341203020000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