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人”王爱民:丰碑永垂不朽 老兵本色不褪
作为一名火线入党的援越抗美退伍老兵,在安徽省涡阳县石弓镇供销社开始新的工作以后,他始终坚守军人本色、入党初心,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风雨无阻地义务守护村旁山坡上无名烈士墓群20余年,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一名退役军人的高尚精神境界和拥军爱国情怀。他就是“中国好人”、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涡阳县石弓镇退役军人王爱民。
王爱民在擦拭无名烈士纪念碑
一次偶遇 守护终生
王爱民退伍后就回到家乡,在涡阳县石弓镇供销社开始了新的工作。1990年的一天,家住石弓镇西关村的王爱民注意到村子东头小山包上一处无人问津的墓群,大大小小几十个坟头,隐没在杂树荒草之中。从此,他就与这处墓群结下了不解之缘。
“小时候就知道那个墓地,后来听村里的老人说,淮海战役时期,村子附近有一个前线医院,当时牺牲的无名烈士就地掩埋在那里,有60多人。起初墓群旁还有一些木牌,后来时间久了,木牌都没有了,也没有人再知道他们的姓名。”王爱民说,“既然知道是烈士墓群,我作为一名上过战场的退役军人,怎么可能再忍心让那些长眠的无名烈士无人照料?当时我就想,我要为他们扫墓、为他们守灵,为他们创造一个整洁宁静的安息环境,让更多的后来者了解他们、瞻仰他们、纪念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慰先烈的英灵。”
说干就干,王爱民开始对这处烈士墓群进行打扫、平整,自发承担起了扫墓守灵的任务。同时他主动联系当地民政部门,要求义务参与无名烈士墓群的管理维护,获得了镇里支持。此后,不管刮风下雨,无论严寒酷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一守就是二十多年。
刚开始时,家人对王爱民的义务守墓行为不理解,周围的一些群众甚至还会故意调笑几句:“这个退伍军人是不是有点傻?”但时间是最好的证明。王爱民不仅不傻,还慢慢成为村民的榜样。家人和乡邻都被他的执着和坚持所感动,大家对他的义务守墓行为慢慢从不理解到理解、参与。在王爱民的带动下,家人和不少村民也加入到守护烈士墓群的志愿服务行列。
王爱民坚持每天到烈士墓群去打扫墓地。起初是一把扫帚一把锨,打扫墓地,清理杂草,为墓群添土。在王爱民精心维护下,陵园很快有了起色,整改得有模有样,村民们也不再到墓群周边放羊放牛。1991年春天,为了更好地纪念无名烈士,王爱民自掏腰包,带领老婆孩子挖坑抬水,在墓地周边为60多位无名烈士种下60多棵松柏树苗。因为山上缺水,隔段时间,王爱民就用扁担从村里挑水浇树。在王爱民的精心养护下,松柏成林,郁郁葱葱,肃穆庄严。
立起丰碑 世代缅怀
在烈士墓群得到很好的照料和极大的改善后,王爱民就有了一个想法。“我就想能不能找政府帮忙,为这些烈士们立一座纪念碑,让后人世世代代缅怀他们。”王爱民说。
为缅怀先烈、激励后人,在王爱民的积极倡议和奔走下,1996年清明节,一座由石弓镇人民政府敬立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在烈士墓群竖立。从此,王爱民每天去扫墓时,手里又多了一桶水和一条干净的白毛巾,不让墓碑有一丝灰尘。累了,就蹲在墓碑旁,自言自语地陪烈士们聊聊天,讲讲今天的好政策好生活。特别是2006年光荣退休后,王爱民几乎把全部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守护无名烈士墓园上。这处烈士墓群在王爱民的精心呵护下,影响越来越大,名声越传越远,成了远近闻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每逢清明节等重大节日,附近中小学及社会各界都自发组织祭扫祭奠活动,还有一些烈士亲属千里迢迢来寻亲。对于这些来访者,王爱民每次都热情接待,而他自己也就成了革命故事、革命传统的义务讲解员。
2014年,涡阳县人民政府重修烈士陵园,王爱民精心守护了20多年的烈士墓群也迁入其中,60多位革命烈士终于有了最好的归宿。王爱民也了却了一桩心事。他说,当时虽有太多不舍,但迁移过去能纳入政府部门统一管理终究是件好事,“政府肯定会比我把烈士们‘照顾’得更好”。
“以前每逢清明节,另外一个老战友都会和我一起,带上一束花、准备一些祭品上山祭奠。”王爱民说,后来老战友去世,只剩下他一个人,但只要还能走得动,他都会坚持到涡阳县烈士陵园去给烈士们扫墓。
除了二十多年如一日地守护烈士墓群,作为一名老党员,王爱民也力所能及地支持镇、村的工作,在开展文明创建时,他自发进行政策宣传,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多年来,他经常义务垫路扫路,帮助邻里调解矛盾、化解纠纷。在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他积极响应中央号召,捐款5000元对村内五保老人进行帮助。
多年以来,党员退役军人王爱民坚定的家国情怀、感人的先进事迹,深深打动着认识他的每一个人,他也因此先后荣获 “安徽好人”“中国好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初心不忘 永志军魂
无名烈士墓群迁走之后,王爱民并没有“离开”这片土地,他在深爱的热土上,继续呵护着那片茂盛的松柏林。
“看着那些无名烈士墓无人照料,我就想起援越抗美战争中那些牺牲在异国他乡的战友,心里总不是个滋味,就想把他们的长眠之地照料得更好一些。”回忆起曾经倒在身边的战友,王爱民忍不住哽咽起来,“当时,敌机投下炮弹,就在距离我200多米的地方,七八个战友全部倒下……”
“八年军旅生涯,加上父辈的熏陶,让我对革命烈士充满敬意,也对家乡这片红色英雄地,曾经的新四军第四师抗日根据地,深深热爱。”王爱民告诉记者,他的父亲是革命军人,曾在渡江战役、解放西藏的战场上浴血奋战。他自幼受父亲的影响,19岁应征入伍,成了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保家卫国的使命召唤下,入伍不久,他就主动申请随部队开赴越南前线,参加援越抗美战争。在战火纷飞的异国他乡,王爱民英勇作战,并火线入党,入党的时候他宣誓,自己“不怕苦,不怕死,冲锋在前,退却在后,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在战场上,党指到哪儿,王爱民就打到哪儿,敢于冲锋在前、敢于牺牲生命,为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浴血奋战。援越抗美期间,王爱民有针对性地选择重点训练内容,打仗用什么就学什么、就练什么,尤其是学习在特种条件下的高炮维修技术。在一年多的战斗中,王爱民抢修高炮100余次,并对高炮机轮高温变形问题进行了技术校正,他所在连队参加对空作战40余次,击落敌机20余架,击伤敌机10余架,受到团级嘉奖。
“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连自己的英雄都不尊重不保护,那么我们的烈士会死不瞑目,我们的后人也会把我们忘记。”在王爱民看来,无论是为国参战,还是为烈士守灵,都是在坚守一份初心、践行一份承诺、传承一种精神。
时至今日,年过古稀的王爱民每年仍会数次前往涡阳县烈士陵园扫墓、祭奠,缅怀他守护了20多年的无名烈士们。而他亲手栽下的松柏树,已经长成茂密的松树林。“有时候还会有附近的学生和村民来看看无名烈士墓的遗址,只要他们愿意听,我愿意把烈士们的抗战故事一直讲下去。”王爱民说。
相关阅读
- 1 “爱心帮扶手拉手,我为环卫工人送清凉”志愿服务活动走进十八岗村
- 2 徽风皖韵,翰墨飘香——合肥翰林书画院传统文化艺术交流会成功开展
- 3 业精于勤、人长于志 ——沈玉良书法艺术赏析
- 4 安徽省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大会暨全国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CCF TEC专项赛)启动仪式举办
- 5 淮北临涣:一碗棒棒茶,飘香600年
- 6 皖湘温商聚长沙,交流互鉴共发展
- 7 安徽阜南县:亲情重逢遇行政障碍,聋哑人认亲现场突现不和谐
- 8 瑶海区领秀公益、乐善公益等单位联合开展“百年芳华博盛世,青春不悔谱华章”五四青年节主题活动
- 9 中央党校、省委党校及红旗出版社莅临中共温州市在皖温州商会工作委员会调研
- 10 欢庆五一劳动节“弘扬劳动精神,唱响时代旋律”主题活动
- 11 许乐斩获阜阳首届马拉松全程男子冠军 匹克品牌举行粉丝见面会庆祝
- 12 首场“皖美合声” 演讲朗诵沙⻰之“缤纷春色” 经典诵读活动成功举办
- 13 蚌埠政协委员李龙:日行一善,矢志不渝
- 14 阜阳市“青少年书画培训基地”在颍上县 人和私立学校挂牌成立
- 15 阜阳一男子醉驾弃车跳河,游到对岸被抓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