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阜阳:文化古迹成绝响 残垣断壁问谁殇,文物保护谁来承担
“颍州义仓”,为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由阜阳知县朱艧购精忠街南鹿姓屋作廒间为基础所创建,现存门楼一座与库房。刘公祠主体建筑外墙开裂仍未得到修缮。
5月27日,记者来到阜阳市颍州区建设路,街道两旁密密麻麻地坐落着红砖平房,拥挤不堪。该地区曾经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旧址,明代的颍州卫、清代的义仓、明国时期的潘氏公馆。现如今,三处旧址遭到人为严重损坏,破败不堪。奇怪的是,这三处古建筑早在2013年就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被破坏的文物,应当问责何人呢?

颍州卫所
颍州卫建立于明朝洪武元年(1368),用于管理地方军政。到了建国后,颍州卫遗址被改造成厂房。现如今,颍州卫遗址内随处可见废弃的机器。

颍州卫内放满无用机器
颍州卫在2013年就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到2023年,该遗址并未得到维护修复,只是用铁网围住禁止进入。
该项目的保护条例上明确写着“保护范围:建筑一周向外10米”,但依然居民将车辆停靠在附近。
仅一街之隔的义仓也是如此。

到2023年,同样是省文物保护单位的义仓,已经完全成为民居,内部依然有人居住。
义仓门楼设立着“禁止烟火”的标识。门楼大门后,一口大锅将墙熏得黢黑

位于同一条街的潘氏公馆,也逃不过被人侵占的命运。潘氏公馆,民国时期安徽省商会会长潘慎伍故居,旧有房屋一百余间,现残存。
记者从当地居民口中获悉,潘氏公馆原址中仅剩的一间四合院,现在被人刨得只剩一面,建了新墙围成了自家庭院。
无独有偶,在颍州区同一区域的刘公祠,也没能受到有效保护。

刘公祠(刘锜庙)为纪念宋代民族英雄刘锜,建于清朝康熙雍正年间,1980年被阜阳市列入文物保护单位。
刘公祠作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被用作烧香祈福的寺庙
管理人员更是直接将两侧改造成住所

管理人员向记者介绍,刘公祠在旧城区改造的过程中装修了一遍,从现场看来仅仅只是给外部围墙刷一层漆。
记者电话采访了市政协委员、文史研究者张卫钧。张卫钧表示:这些现象并不是阜阳的个例,而是全国的共性问题。每个建筑都因为一些历史原因,产生产权、归属以及后续的安置和赔偿等一系列问题,后续工作难以展开。文物保护工作并不是像想象中那么简单,并不会很理想化地完全保护好。但是在中国这个现状下,能够挂牌保护,就是一种进步了。
阜阳市颍州区的文物旧址保护现状如此,作为城市灵魂的历史文化遗产,不应该受到这样的冷落。(胡怿)
上一篇: 阜阳沙颍河多艘屋主沉船将被打捞
下一篇: 阜阳“双减”政策回头看:校内校外阴阳脸
相关阅读
- 1 2025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江苏南京举行
- 2 阜阳:阜南爱心人士为高考志愿者提供免费午餐
- 3 黄山风景区即将发放“云端毕业季”消费券
- 4 深化合作 共谋发展 ——合肥市温州商会与深圳市温州商会成功举办联谊交流活动
- 5 情暖端午:肥东县妇联招募“爱心妈妈”走访慰问困境学子
- 6 “让他三尺又何妨”——《六尺巷》连环画完稿 用绘本传承中华谦和美德
- 7 安徽肥东劳模、好人志愿者组团走进撮镇镇旭光社区助农樱桃采摘,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 8 文化中国行 | 1500+项文旅活动,“五一”请到安徽来!
- 9 2025年安徽省暨合肥市十四岁集体生日示范活动举行
- 10 安徽肥西:游客踏寻三河古镇 邂逅古意盎然
- 11 合肥:文化休闲丰富“五一”假期
- 12 安徽两位新任地级市政府党组书记亮相
- 13 匠心筑梦 服务致远——合肥恒道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 14 合肥市委统战部副部长 市工商联党组书记蓝天一行赴温州交流考察
- 15 金种子酒:被阜阳人抛弃的本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