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利辛县柳叶县古城遗址的一片印纹陶片

发布时间:2023-06-16 00:14:28 来源:亳州频道·利辛 责任编辑:尹纯法 阅读量:705
2023年6月14日下午在利辛县柳叶县古城遗址的麦茬地头,经过前一段大雨的冲刷,一片精美花纹的陶片出现在眼前。很像一组“契刻文字”,陶片拍照后发给了亳州市博物馆吴磊馆长、凌家滩遗址考古专家张敬国老师、

     亳州频道·利辛讯:午收后的太阳特别热,2023年6月14日下午在利辛县柳叶县古城遗址的麦茬地头,经过前一段大雨的冲刷,一片精美花纹的陶片出现在眼前。很像一组“契刻文字”,陶片拍照后发给了亳州市博物馆吴磊馆长、凌家滩遗址考古专家张敬国老师、禹会村遗址考古专家王吉怀老师辨认一下是否是大汶口的符号“日、月、山”转化的“契刻文字”。

图片1.jpg

       陶片上精美的滚花图案,有说是波浪、点组合,是柳叶县古城遗址上出土的比较值得研究的陶片纹饰。

Compress_图片3.jpg

       印纹陶: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汉代模印纹饰陶器。在做好的陶坯上,趁未干前用印模将所需花纹在所定部位捺印上去后进行烧制。印纹陶的纹饰有回字纹、席纹、编织纹、绳纹、方格纹、米字纹、窃曲纹、云雷纹、曲折纹、水波纹、布纹、叶脉纹、菱形几何纹,还有少量仿北方青铜器花纹的勾雷纹。其中以席纹、编织纹、方格纹、水波纹最为常见。每种纹饰又有大小之分,如果细分的话,光席纹至少就有十几种。依其烧制温度的低高,又分为印纹软陶和印纹硬陶。前者多流行于新石器时代至商代以前,多呈红褐、灰白、灰等色;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约出现于商代以后,因烧制时温度较高,故胎质坚硬,呈灰色。

Compress_图片2.jpg

       印纹陶主要流行于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广西、台湾、江西、安徽等地,器形大都为日常用品,如瓮、坛、罐、盂、钵、杯、盘、豆、簋、尊、罍等。

Compress_图片3.jpg

       江南的水波纹陶片,反映江南水乡

图片4.jpg        这一特殊的利辛县柳叶县古城遗址陶片纹饰蕴含着什么意义呢?

图片5.jpg

       西汉扬雄《太玄》八十一卦气符号揭示了印纹的意义,正反印纹正是《太玄》里第一个“中”和第八十一个“成”,“中”“成”符号的印纹代表着“乾坤始终乃统天”的意义,和柳叶县古城遗址出土的“龙”文字砖一样的内涵。

Compress_图片6.jpg

图片7.png

(沈国磊/供稿)


【责任编辑:尹纯法】

新闻热线:15255132775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安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ahfangtan.com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上一篇: 发现亳县早期党组织成员合影照片

下一篇: 没有了!

相关阅读

本网动态
尹晓松 2024-11-11 16:59:57

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安徽访谈网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华人英才》杂志社网络中心 主办  法律顾问:合肥淮商律师事务所 赵健志律师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网站自律管理承诺书  举报邮箱:fuyangxx@126.com

工业信息化部许可/备案号:皖ICP备2021017813号  

Copyright 安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下载.png  timg.jpg


   

皖公网安备 3412030200007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