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蚕桑界的泰斗一一尹良莹
尹良莹,字子瑜,1904年2月12日出生在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插花镇的一个农家。少年读书时对古代 “丝绸之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遂立志攻读蚕学,振兴中国的丝绸实业,改变中国落后面貌。 1921年秋考入安徽省农业学校蚕科。1925年考入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蚕桑系。1930年秋尚未毕业,即联合同学创办蚕种场。大学毕业后留校任助教。不久调上海创办蚕种检验处,检验进口蚕种,兼办中央级蚕种场的监管工作。1931年秋调江苏淮阴农校任蚕科主任。1933 年秋以安徽省官费生赴日留学,入东京帝国大学(即今东京大学)深造,主要从事家蚕脓病的研究,研究成果曾多次刊于浙江蚕种月刊。
1936年春回国主持四川省蚕丝改良场工作,同时创办蚕桑技术人员专修班。又将南充县立初级农工职业学校升级为四川省立南充高级蚕丝专科学校,并兼任校长。又与四川大学农学院合作,在川大设立蚕丝系,并亲自讲授蚕桑学。又在中央技艺专科学校讲授蚕业概论,培养了大批蚕丝人才,对四川省蚕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后,尹良莹先后在川北、川东、川南三个蚕业推广区共设蚕业指导所40个,后组建成四川省蚕业推广委员会。他亲自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农村示范指导,促进新品种的采用和推广普及新技术,取得很好效果。为解决农民养蚕需要良种,先后创办蚕种制造场10个,创办嫁接桑苗圃10个,以及蚕业推广区5处,蚕桑指导所34个。
经过尹良莹等人的努力,四川开始建立起较完整的蚕桑科研、良种繁育和技术推广体系,经过艰苦的工作,四川生丝产量由1937年的14.64万公斤增至1946年的197.2万公斤,增长了13.4倍,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又以蚕丝出口换回大量的外汇,购回大批抗战急需要的物资,为抗日战争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尹良莹由川返沪筹办中国蚕丝公司。中蚕公司以"辅导民营,实验示范"为方针,他们以蚕农和丝厂为对象,使其合理经营,提高生产,争取国际市场,增加外汇收入。办有示范桑苗圃、实验蚕桑场、实验育种指导所、实验丝厂等,三年内培育嫁接桑苗由1946年的500万株增至1948年的4000万株,制种和改良蚕种由200万张增至300万张;生丝产量由450万公斤增至650万公斤。
1936-1945年 任四川省蚕丝改良场场长,兼四川省立南充高级蚕丝科职业学校校长。1945-1949年 任上海国营中国蚕丝公司秘书处处长等。
1949年尹良莹被蒋介石强行带到台湾,担任台湾中蚕公司总经理,创办大湖蚕业推广实验区及竹东、埔里、枋寮三个推广区。(尹如江)
相关阅读
- 1 隐姓埋名41年,阜阳现“第二王克勤式的英雄”尹孝三
- 2 铜陵:光伏产业为乡村振兴“充电”
- 3 宿松 “扭扭车男孩”张亮赴天津求医 站车接力全程护送
- 4 合肥警方捣毁一特大网络犯罪团伙,涉案资金9600万!
- 5 芜湖上半年给高校毕业生发放补贴5800多万元
- 6 安徽出台“皖创22条” 真招实招厚植创业热土
- 7 阜阳籍战斗英雄尹孝三的故事
- 8 让世界因为我们的爱更精彩
- 9 中安公益为推进乡村振兴联合社区开展困难家庭帮扶工作
- 10 贺兰山老兵黄崇岭:志愿者的楷模
- 11 喜讯!金种子馥合香两位大师再获殊荣
- 12 合肥庐阳区:举办2022年首场线下残疾人专场招聘会
- 13 芜湖爱心天使协会26名最美疫情防控志愿者受表彰
- 14 纵情山水 胸藏万壑 ——李玉新山水画赏析
- 15 安徽“熊猫王”戴环宇,一生痴迷画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