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阜阳界首:百岁老人卧床十六年安享晚年,女婿悉心照料言传身教传孝道
清晨6点,七旬老人李丙仲已穿衣起床,生火、烧水、煮饭,只为让岳母贾李氏早点吃上热乎乎的早饭。
对于103岁的贾李氏而言,李丙仲不是儿子胜似儿子。自16年前老人因腿伤卧床后,作为女婿的李丙仲就开始悉心侍奉,让岳母享受晚年生活。
“既然结了婚,你娘就是俺娘”
李丙仲是界首市顾集镇李翠庄人。他兄弟姐妹7人,以前是全村数得上的“穷户”,20岁时还没结婚。有人给他说了邻村女孩贾彩荣。虽然男方家穷,贾彩荣却对这门亲事很满意,因为她想的是“两个庄仅离着1里多地,结婚后我还可以照顾母亲。”
贾彩荣11岁时,父亲、兄妹相继去世,她与母亲相依为命。贾李氏因缠足脚较小,走起路来晃晃悠悠,根本干不了重活,只能在家里养养鸡鸭。15岁的贾彩荣就到生产队干活赚钱养家,扛起家庭重担,这让她在考虑亲事时把母亲放在第一位。
得知女方家的情况后,李丙仲没有抱怨。这位善良的男子,在结婚时就向贾彩荣承诺:“既然结了婚,你娘就是俺娘。”婚后,地里、家里两头忙,贾彩荣晚上蒸了馍、做了饭,自己走不开,就让李丙仲去送给母亲。
拉着架子车把岳母接回家
16年前,贾李氏老人在家中不慎摔断右腿,从此卧床不起。“俺娘的腿摔断了,孩子爸拉上架子车,就把俺娘接来了。” 贾彩荣说,当时她的两儿一女都成家了,家里仅有她和老伴,而自己有肺病,不能干重活。
刚接来的一个月,李丙仲就在岳母床前铺张席,日夜照顾。如今,李丙仲家的三间屋略显破旧,堂屋右侧一间卧室里103岁的贾李氏躺卧在床上。一个取暖器正对着她的床头,屋外寒风刺骨,屋内暖意融融。
“啊,吃一口。”70岁的李丙仲端来一碗稀饭,一碗鸡蛋羹,抽出床边的一条毛巾,垫在老人胸前,舀起一勺蛋羹,慢慢喂进老人口中。“老人没牙了,吃鸡蛋有营养。中午她还可以吃两个荷包蛋。”李丙仲说,一天5个鸡蛋,晚上一碗奶粉,一个月喝4罐奶粉……
李丙仲与老伴贾彩荣对自己缩衣节食,过得很节俭,但照顾起老人来却很大方。他家中几件像样的家电是冰箱、洗衣机、空调和取暖器。后两样,是李丙仲特意为岳母购置的。
考虑到自己在家做红烧肉炖不烂,李丙仲经常骑上电动三轮车,到镇上买一斤多入口即化的红烧肉,分成几顿给岳母吃。
“没有他,我活不到100多岁”
躺在床上的贾李氏身材瘦小,满头白发,却面色红润。记者发现,老人屋内没有什么异味,她身上也没有长褥疮。翻开三床棉被,一床比一床新。
老人时常会使点小性子,遇上不合口的饭菜,就不吃了。为此,李丙仲会从细节上为老人多考虑。
因为贾彩荣身体不好,每天都是李丙仲先起床,抱起岳母排便。平时,李丙仲很少出门,偶尔有事出门,也是快去快回,生怕岳母在家里有什么闪失。
虽然卧病在床,贾李氏气色却好;虽然她聋了,但每次看到有人来就说:“没有他,我活不到100多岁……” 而李丙仲则说:“只要我还能动,母亲活着一天,我就会照顾一天。”
五世同堂,言传身教传孝道
贾李氏是顾集镇李翠庄唯一的百岁老人,乡亲们看到李丙仲对岳母的孝顺,纷纷夸赞。去年11月,李丙仲被评为“阜阳好人”。
“十多年一直这样,实在难得!如果换成我,不一定能做到。”邻居李现勤介绍,他时常看到李丙仲在冬天用手洗尿布。另一位87岁的邻居李桂荣常到李丙仲家串门,说起李丙仲滔滔不绝:“就是亲儿子,也不过这样了!”
李丙仲的小女儿都有了外孙,如今是五世同堂。孝敬长辈、邻里和善的家风一直在这个家庭中传承。他儿子、媳妇每次回家都会给姥姥买些礼品,都会尽力帮着做些家务,减轻他们的负担。
“我最敬佩的人是我爸爸。吃、喝、睡,一天24小时他和姥姥在一起,寸步不离地照顾,从不抱怨。”李丙仲的大儿子说,以后会像爸爸孝顺姥姥那样,好好孝顺长辈。颍州晚报记者 高红 /文 徐丹丹 /摄
上一篇: 安徽这一年:聚力发展 共享全面小康
下一篇: 阜阳:国内最宽扁平钢箱梁桥顺利通车
相关阅读
- 1 左手艺术•右手人生 ——刘亚明油画展感动参观者
- 2 阜阳颍东是“龙生九子”传说的发源地?真有可能!
- 3 相约安徽·向春而行丨百家媒体旅游推介活动走进阜阳
- 4 安徽:2023年粮食产量将保持在820亿斤以上 农民收入增长8%左右
- 5 合肥一环卫工人拾金不昧 失主赠锦旗致谢
- 6 安徽省卫生监督协会常务理事会在阜召开
- 7 健康从心开始——女神节的幸福之旅
- 8 2023中国·宣城首届跨境电商发展峰会成功举办
- 9 安徽红太阳公益之家“地质科普教育实践基地” 揭牌仪式
- 10 合肥高新区兴园中心梧桐社区开展“党建引领聚合力,便民服务促和谐”活动
- 11 安徽访谈小记者开展学雷锋捡垃圾公益活动
- 12 阜阳:八旬老人欲轻生 民警空手夺白刃
- 13 2023年民盟安徽省直综合总支迎新春茶话会 暨新盟员入盟仪式
- 14 阜阳=北京(大兴)航线首航成功
- 15 智能售酒机亮相阜城!扫码喝酒或将引领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