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了!明年3月1日起施行!
“2022年3月1日起个人收款码禁用于经营性服务”及“禁止个人静态收款条码被用于远程非面对面收款”的消息近日刷屏网络。记者获悉,这一消息源自央行近期发布的条码支付监管新通知。
在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扫码支付等支付方式已不鲜见,这样的行为将被纳入监管。2021年10月13日,央行官网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银发〔2021〕259号)》,从支付受理终端业务管理、特约商户管理、收单业务监测三个方面入手,对收单机构和清算结构提出了一系列的管理要求。与此同时,条码支付也被纳入监管,对个人收款条码的使用规范做出具体规定,并将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具体解释称,近年来,个人收款条码得到广泛运用,提高了资金收付效率,但也存在一些风险隐患。如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跑分平台”,以高额收益吸引大量人员使用个人静态收款条码与赌客“点对点”线上远程转移赌资,将赌资分拆隐藏于众多正常交易场景。为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更好发挥收款条码的普惠性、便利性,《通知》提出一些针对性要求。
其中,《通知》对收款条码管理进行了说明,对于个人或特约商户等收款人生成的,用于付款人识读并发起支付指令的收款条码,应有效区分个人和特约商户使用收款条码的场景和用途,防范收款条码被出租、出借、出售或用于违法违规活动。对于具有明显经营活动特征的个人,条码支付收款服务机构不得通过个人收款条码为其提供经营活动相关收款服务。
《通知》还对远程非面对面收款进行了说明。条码支付收款服务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禁止个人静态收款条码被用于远程非面对面收款。对于通过截屏、下载等方式保存的个人动态收款条码,应当参照执行个人静态收款条码有关规定。“将条码支付纳入监管,弥补了之前可能被洗钱利用比较多的条码支付通道漏洞。”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分析称,特别是对个人收款码的管理,《通知》的要求会有效避免个人收款码通道被交易平台利用。
《通知》对消费者和小微商户有哪些影响?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通知》总体上有助于更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有利于防范不法分子通过改造支付受理终端、申请虚假商户等手段盗取消费者个人信息,甚至盗用账户资金,有利于提升银行、支付机构的对账单、交易信息查询等服务质量,充分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减少相关纠纷和投诉;长远来看,《通知》关于规范个人收款码的相关要求将进一步提升对个人经营者和小微商户的收单服务质量。
上一篇: 全国样板!安徽52村镇上榜!
下一篇: 跨生命之荆棘:看残障女孩如何演绎励志人生
相关阅读
- 1 隐姓埋名41年,阜阳现“第二王克勤式的英雄”尹孝三
- 2 铜陵:光伏产业为乡村振兴“充电”
- 3 宿松 “扭扭车男孩”张亮赴天津求医 站车接力全程护送
- 4 合肥警方捣毁一特大网络犯罪团伙,涉案资金9600万!
- 5 芜湖上半年给高校毕业生发放补贴5800多万元
- 6 安徽出台“皖创22条” 真招实招厚植创业热土
- 7 阜阳籍战斗英雄尹孝三的故事
- 8 让世界因为我们的爱更精彩
- 9 中安公益为推进乡村振兴联合社区开展困难家庭帮扶工作
- 10 贺兰山老兵黄崇岭:志愿者的楷模
- 11 喜讯!金种子馥合香两位大师再获殊荣
- 12 合肥庐阳区:举办2022年首场线下残疾人专场招聘会
- 13 芜湖爱心天使协会26名最美疫情防控志愿者受表彰
- 14 纵情山水 胸藏万壑 ——李玉新山水画赏析
- 15 安徽“熊猫王”戴环宇,一生痴迷画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