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阜阳金种子:塑品牌文化,勿有误宣传
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酒文化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金种子”商标作为“中国驰名商标”深受国民喜爱。
近年来,金种子酒业对种子酒文化高度重视、深度挖掘,力图“中华老字号”品牌,但在文化宣传方面却出现一些表述不严谨甚至错误的现象。
在阜阳某酒店的一间专门用于金种子酒相关招待的包间内,墙壁上制做着金种子酒相关的宣传图,其中有这样几幅字“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 土厚水甘而风气和 于是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 公元1049年宋仁宗皇祐元年 欧阳修”,这几句诗是北宋诗人欧阳修所作《思颖诗后续》中的节选,且不说字画将“公元1049年”与“宋仁宗皇祐元年”并列书写,不符合现代书写规范,这里的时间出处也是错误的。
公元1049年(宋仁宗皇祐元年),欧阳修移知颍州,与梅尧臣相约,买田于颍,以便日后退居。“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是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迩来俯仰二十年间……思颖之念未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由全文看来,该诗为思颍之作,而非在颍之作。史料记载,《思颖诗后续》做于英宗治平四年(即公元1067年)五月,收录了欧阳修离任颍州后所做的思念颍州后的十三首诗作,因而这句诗并非写于1049年。
其次,笔者在墙壁的另一侧绘制的关于千年酒文化的宣传图中也发现诸多不严谨的地方。
“3000年前,古人杜康用种子酿酒,此为种子酒” 笔者搜索了金种子酒的相关宣传,其中有这样一种说法;古籍《说文解字》曾曰;杜康做秫酒。杜康被尊为造酒鼻祖,秫酒也就是金种子酒的起源。甚至有些其他宣传称“秫即种子,也就是说杜康是用种子酿酒,是酿种子酒的第一人”。 据笔者了解,秫即是我们所称的高粱,并无种子之意,若因高粱是种子而称秫为种子,秫酒即是种子酒,未免有些过于牵强。
“927年,欧阳修、苏东坡师徒主政颍州,称赞‘水质甘甜,酿造美酒’”。曾在颍州做官的欧阳修、苏东坡两位文豪为颍州留下许多赞美诗句,其中欧阳修确有写下“民淳讼简,水甘土肥”的诗句,而对于该宣传画中“水质甘甜,酿造美酒”之句,笔者特意询问一位不愿具名的研究学者;“这都是后人在原有基础上修改并加以发挥而成的, 并非欧阳修原话。”既是引用,应该保证其准确,确有其文,笔者认为此处引用非欧阳修原话的诗句并不妥当。
“514年前,颍河(阜阳)边上‘大升酒坊’古窖池保留至今,堪称‘中原第一窖’”据了解,“大升酒坊”实为“大升糟坊”,据1987版《安徽工商史迹》记载,清末民初阜阳有山西人经营的大升糟坊,经营酱菜、酿酒等。在金种子酒业相关宣传中今天金种子老厂区手工酿造车间保存着的七口古窖池为“明代皇家大升酒坊遗存”,其表述是否准确还有待考证。
“72年前,阜阳县酒厂(金种子酒业前身)成为安徽最早的酒厂之一”这句话大概是小学试卷中一道典型的修改病句题,“最早”和“之一”显然是矛盾的。《辞海》中“最”的意思是这样的:表示某种属性超过所有同类的人或事物。“最早的酒厂”也该分出哪个更早,若不能确定是为最早,改之为“安徽最早一批酒厂之一”或更为妥当。
用文化塑造品牌更要尊重历史文化。金种子酒业对相关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不能仅为了丰富品牌文化底蕴、打造“老字号”,其对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也应担起责任。公开表述要严谨慎微,不过度解读,更不错误解读,为了渲染品牌而杜撰历史更是对文化本身的一种亵渎。
相关阅读
- 1 隐姓埋名41年,阜阳现“第二王克勤式的英雄”尹孝三
- 2 铜陵:光伏产业为乡村振兴“充电”
- 3 宿松 “扭扭车男孩”张亮赴天津求医 站车接力全程护送
- 4 合肥警方捣毁一特大网络犯罪团伙,涉案资金9600万!
- 5 芜湖上半年给高校毕业生发放补贴5800多万元
- 6 安徽出台“皖创22条” 真招实招厚植创业热土
- 7 阜阳籍战斗英雄尹孝三的故事
- 8 让世界因为我们的爱更精彩
- 9 中安公益为推进乡村振兴联合社区开展困难家庭帮扶工作
- 10 贺兰山老兵黄崇岭:志愿者的楷模
- 11 喜讯!金种子馥合香两位大师再获殊荣
- 12 合肥庐阳区:举办2022年首场线下残疾人专场招聘会
- 13 芜湖爱心天使协会26名最美疫情防控志愿者受表彰
- 14 纵情山水 胸藏万壑 ——李玉新山水画赏析
- 15 安徽“熊猫王”戴环宇,一生痴迷画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