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安徽省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家谱研究中心主任房江传
盛夏的一天,记者拜见了安徽省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家谱研究中心主任房江传先生。房先生在家谱研究上的造诣颇深,自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中国传统文化,家谱作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财富,房江传先生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
家谱,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纽带
房江传先生告诉记者,家谱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史学家章学诚指出,“夫家有谱,州县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家谱、方志、正史是中华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家国同构”是其重要特征,“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是维系大一统国家与生命个体的重要枢纽。家既是个体安身立命之所,也是治国平天下的出发点。而家谱,正是一个家族繁衍、发展与繁荣的记录与见证。家谱又是一部活生生的教科书,它既贯彻了同时代的思想意识形态,又以家风家训为载体,以一个个家族中鲜活的故事,教导后辈,砥砺品德,奋发有为。
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当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谐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房江传先生
文化,从结缘到坚守
房江传先生的安徽省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家谱研究中心的宗旨就是:研究谱牒文化,弘扬孝道文化,传承家风文化。
采访中,房江传先生叙述了他与谱牒文化从结缘到坚守的心路历程。“我自小生活在农村,我的祖父是个国学基础深厚的老先生,我从小就对传统风俗习惯耳濡目染,心灵深处与传统文化结下不解之缘。”他表示,这些年,见识了很多退休老干部、老教授,还有大大小小的企业家,他们对修家谱以及家族事务充满了热情,有的人甚至到了痴狂的地步。“我理解他们的心情。中国人对祖先的崇拜,有着宗教一般的情怀,这种情怀是西方人所不能理解的。而且,中国的知识分子,历来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情怀,编修家谱,恰恰切合了这些人的心灵追求。”
家谱文化博大而精深,它涵盖了历史、文学、地域文化、姓氏文化、经济学、社会学、民族民俗、教育等知识内容。为此,这些年来,房江传先生一直坚持北京大学国学班的学习,同时自学国学与历史,每日诵读经典,风雨无阻,坚持不辍。
革新,专业打造传承千年的家谱精品
如今,编修家谱在民间可谓是如火如荼,但是现状却令人堪忧。家谱编修,由于种种原因,期间中断一百余年,现在很多家谱是处在抢救性修谱的状态;编修人员水平参差不齐,而编修家谱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这些因素制约着新修家谱的品质。
基于这样的现状,房江传先生创立了润方公司,秉承“专业、服务、品质”的经营理念,立足于打造有千年传承价值的家谱精品,为客户提供全流程完整的解决方案。公司聘请了包括省内顶级文化学者在内,由高校教授、谱牒专家组成的10余人专家顾问团队,为有志于修谱的宗亲、家族及个人提供咨询、培训、老谱点校、编排、印刷等全过程的专业服务。为适应互联网发展的需要,公司专门开发了用于修谱的专业软件,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修谱效率。
迄今为止,润方公司已为全国各地的家族修谱一千余部,包括旌德江村江氏、桐城桂林方氏、六安程氏等世家大族的家谱,还积极参与文化部非遗文化资金资助的出版项目。
房江传先生还告诉记者,下一步的计划是以家谱研究中心作为主阵地,与有关部门合作,开办“家谱大讲堂”,把讲堂办成一个开放的、传播家谱文化的平台,吸引有志之士参与交流,尤其是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此外,制定家谱编排行业标准,筹办全国性的家谱文化高峰论坛,使家谱能够更多参与到传统文化建设中,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与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作者: 戴煌)
上一篇: 阜阳市颍州区篮球协会换届选举大会成功举行
相关阅读
- 1 金种子酒:被阜阳人抛弃的本地品牌
- 2 阜阳师范大学党委原书记刘树生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
- 3 一声“爸爸” 一份责任,爱心人士李标的感人故事
- 4 “天宫课堂”第四课开讲 安徽学子提问“太空教师”
- 5 淮河将发生 2023 年第 1 号洪水,王家坝水位涨至警戒水位
- 6 李百忍书法艺术研究会创作基地揭牌
- 7 安徽28人被提名为今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
- 8 关于“宿州年轻首富王恒奎传奇人生”一文争议的声明
- 9 第四届全国肢残人轮椅马拉松比赛圆满成功,安徽代表队荣获佳绩
- 10 安徽画家戴环宇:以熊猫为灵感,创作出最新作品
- 11 皖南医学院“医心”志愿服务队赴新疆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 12 安徽颍东新乌江镇:塌陷区蝶变美丽东湖
- 13 第三届致敬城市美容师 关爱环卫工人、奖励优秀学子
- 14 阜阳至淮滨高速公路安徽段建成通车
- 15 安徽:建城南宋,安庆仍然诗意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