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殡葬全免费”模式,早该全国推广了?
网络配图
前段时间,《中国青年报》报道了一则新闻。山东沂水县高庄镇门庄村老人许立山的追思会在低沉的哀乐声中举行。村支书张德全致悼词,宣读老人生平简介,与其亲人一起送老人最后一程。“这一改革,真是好!俺爹的后事,基本上不花钱就办完了,老人走得有尊严,我们做子女的也有面子。”许立山的儿子许世才说。许世才口中的“改革”,正是沂水县的“殡葬全免费”政策。
丧事大操大办、薄养厚葬、装棺再葬、散埋乱葬等,曾是长期存在于全国许多地方的陈规陋习。这些现象不仅导致殡葬难、殡葬贵、“死不起”“死人与活人争地”等弊端丛生,更与移风易俗、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格格不入。沂水县从2017年5月开始实施的“殡葬全免费”改革,则为破解这些难题提供了借鉴。去世者的遗体运输费、火化费、骨灰盒费和公益性公墓使用费、墓碑及刻碑费等相关费用全部纳入县乡两级财政;殡仪馆由自收自支单位改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回归公益属性;推广“追思会”等新型丧葬礼仪,既尊重逝者,又为生者“挣”足面子。
直观地看,“殡葬全免费”对于地方财政的确是一笔数额较大的支出款项。据相关统计,沂水县每年去世人口约8500人,县财政为落实该政策,每年需要投入2000万元左右。但着眼于优环境、改陋习、树新风的民生账,最终确实诞生了一份优异成绩单:截至2021年4月13日,4年多的时间里,共有34451户逝者家庭享受到“殡葬全免费”政策,户均减负2.5万元,新去世人员进公墓安葬率100%,累计节约社会殡葬支出8亿元、土地1000多亩、木材3万立方米。
其实,很多民众对逝前修坟、装棺再葬、相互攀比、丧事大办等并不认可,甚至颇有怨言。但受传统观念影响和碍于乡邻情面,又不得不“随大流”。如果相关部门能主动担当,大胆作为,这些陋习积弊自然会在“得民心、顺民意”的过程中逐渐被摒弃。据报道,全国已有22个省份的350多个地区到此考察学习,期待“殡葬全免费”早日推向全国。
上一篇: 六安启动疫情问责,处理多个单位及个人
下一篇: 人口普查:官方数据公布1752万!
相关阅读
- 1 隐姓埋名41年,阜阳现“第二王克勤式的英雄”尹孝三
- 2 铜陵:光伏产业为乡村振兴“充电”
- 3 宿松 “扭扭车男孩”张亮赴天津求医 站车接力全程护送
- 4 合肥警方捣毁一特大网络犯罪团伙,涉案资金9600万!
- 5 芜湖上半年给高校毕业生发放补贴5800多万元
- 6 安徽出台“皖创22条” 真招实招厚植创业热土
- 7 阜阳籍战斗英雄尹孝三的故事
- 8 让世界因为我们的爱更精彩
- 9 中安公益为推进乡村振兴联合社区开展困难家庭帮扶工作
- 10 贺兰山老兵黄崇岭:志愿者的楷模
- 11 喜讯!金种子馥合香两位大师再获殊荣
- 12 合肥庐阳区:举办2022年首场线下残疾人专场招聘会
- 13 芜湖爱心天使协会26名最美疫情防控志愿者受表彰
- 14 纵情山水 胸藏万壑 ——李玉新山水画赏析
- 15 安徽“熊猫王”戴环宇,一生痴迷画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