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阜阳市二院医生:亲人去世未下火线 只为坚守心中的责任
安徽访谈网讯:自我市抗击疫情工作全面开展以来,无数医护人员坚守一线,他们放弃了休假,不能和家人团圆,克服一切困难,不畏艰难,坚守一线。市二院肝二科医生姜宁就是其中之一。自1月23日进入隔离病区工作,他连续在治疗一线工作了近20天,连爷爷去世都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今年32岁的姜宁是2013年进入二院工作,这次疫情爆发不久,他所在的肝二科就临危受命,腾出病区收治疑似病人,而他也第一时间请战,并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迅速走上了一线。“我们病区刚开始收治的是疑似病人,那时候许多人刚接触到新冠病毒,因为不了解情况,内心充满恐惧,尤其是疑似病人。”姜宁说,他记得病区刚开不久,一名50多岁的男患者没有任何武汉接触史,原本只是发热到发热门诊检查,却因肺部症状明显,被纳入了疑似病区。
“可能是突然进入了一个封闭环境,对病情没有心理准备,原本就有高血压,因为情绪暴躁,不愿意配合治疗,还引发了高血压病症。”姜宁说,那时候他一直呆在病人病房里开导他,耐心地跟他解释病情,帮助他消除疑虑,终于让病人逐渐恢复了信心,开始配合治疗,后经过检测,病人排除了疑似,转入了普通病区。
随着疫情的发展和收治病人的增加,姜宁所在的病区转为确诊病人病区,而他和同事们的工作量也在成倍增加。“疑似病人是单人单间,而确诊病人是可以两人甚至多人一间病房,我们最多时,同时收治了37名病人。”姜宁说,因为病人增加,他每次进入病房查房的时间都会很长。进入病房需要做三级防护,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工作起来又累又热,因为姜宁本身有近视,就比别人更麻烦一些。“每次进入病房,我需要带近视眼镜,护目镜再加上面屏,加上带着口罩,镜片会起雾气,工作起来真的很不方便,一身汗不说,待时间长了,眼前都看不清。”姜宁告诉记者,因为防护用品比较紧缺,为了节省,他们进了病房,工作不结束都不会出来,等到给所有病人检查完毕,他基本已经被雾气遮住了视线,那时候还不知道哪些东西可以防止眼镜起雾,他就只能慢慢摸索着出门,被磕到、绊倒不知道多少次。
工作上的疲惫姜宁从来没有任何抱怨,唯一让他觉得难过的是对家人的亏欠。他妻子也是二院的医生,虽然暂时不在一线隔离病区,每天工作也很忙碌,刚刚3岁的孩子只能拜托母亲照顾。可谁知道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姜宁走上一线抗击疫情时,在阜南老家的爷爷病情却日益严重。“我刚进入病区时,就从家人口中得知,爷爷的病情加重了,那时虽然有些心理准备,可2月7日,收到爷爷去世的消息时,还是难以承受的悲痛。”姜宁告诉记者,他从小和爷爷的感情就很好,后来一直在外求学,能在家跟爷爷聊天的时间很少,工作后,只要没事,他周末都会和父亲一起回阜南老家看望爷爷,跟他老人家聊聊天。
“在接到爷爷去世的消息时,我忍住了眼泪,告诉家人,现在是治疗新冠肺炎的关键时刻,这时候我不能离开自己的岗位,家人都很理解我,也劝我安心工作。”姜宁说,不能为爷爷送行,他只能自己在朋友圈写下纪念爷爷的小诗,寄托哀思。更让他难过的是,母亲因为要在这里帮他照顾孩子,也没能回去送爷爷最后一程,他对家人充满愧疚。
接受记者采访时,姜宁刚刚结束一线轮班,开始隔离轮休,可因为没有出隔离期,他依然不能见到家人,尽管如此,他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从走上医生岗位的那天起,我就明白自己身上肩负的责任,在这种危难时刻,个人的事再大也比不过抗击疫情这件大事。”姜宁说,他们这批医护人员虽然已经轮休,但大家都向医院表示,因为他们已经具备治疗经验,如果医院需要,他们随时可以再走上一线,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杨静文 马怀业)
上一篇: 好消息!除蚌埠外,安徽其他城市已无新增确诊、疑似病例
下一篇: 大姐悄悄捐赠不留名,疫情无情人有情
相关阅读
- 1 左手艺术•右手人生 ——刘亚明油画展感动参观者
- 2 阜阳颍东是“龙生九子”传说的发源地?真有可能!
- 3 相约安徽·向春而行丨百家媒体旅游推介活动走进阜阳
- 4 安徽:2023年粮食产量将保持在820亿斤以上 农民收入增长8%左右
- 5 合肥一环卫工人拾金不昧 失主赠锦旗致谢
- 6 安徽省卫生监督协会常务理事会在阜召开
- 7 健康从心开始——女神节的幸福之旅
- 8 2023中国·宣城首届跨境电商发展峰会成功举办
- 9 安徽红太阳公益之家“地质科普教育实践基地” 揭牌仪式
- 10 合肥高新区兴园中心梧桐社区开展“党建引领聚合力,便民服务促和谐”活动
- 11 安徽访谈小记者开展学雷锋捡垃圾公益活动
- 12 阜阳:八旬老人欲轻生 民警空手夺白刃
- 13 2023年民盟安徽省直综合总支迎新春茶话会 暨新盟员入盟仪式
- 14 阜阳=北京(大兴)航线首航成功
- 15 智能售酒机亮相阜城!扫码喝酒或将引领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