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访谈网 中国经济报刊协会
滚动新闻

小记者作品赏析||王家坝社会实践活动(1)

发布时间:2021-12-17 13:45:52 来源:本站 责任编辑:丁明侠 阅读量:222
从古至今,王家坝共开闸过16次,去年,刚开闸过一次,是在2020年7月20日。王家坝刚开闸之时,那洪水像猛兽一样来势汹汹,而面对洪水,中游的人们,舍去自己的田地和房屋,我想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保护下

走进王家坝

阜南八小 张怡冉          

       今天就让我带你们走进王家坝。

       自从王家坝发过洪水,人们每天都在过着艰难的生活。住在阜南县其他地区的人们,都带着食物和水果去给王家坝一些有困难的人,王家坝灾区的人们感谢不已。过了一个月,洪水下去了,习近平总书记也来看他们了,当时我们在抗洪纪念馆的展示平台上清楚地看见习近平总书记站在那里和人们说怎样才能逃生,把伤害和损失降到最小。

       我们去纪念馆的时候看到了一些悲惨的生活情境,如:“1938年,儿童因为洪水的淹没有食物吃,儿童们感受了饥饿,只能吃一些地上的黄土”:“1931年,在洪水灾难中,水上漂出了浮尸;1950年下了一场大暴雨,直接把人们的房子淹没了;1951毛泽东主席又为李秀英同志签名,表现了毛泽东主席想让人们早点过上好日子。

       我们今天下午,又去采访了老百姓们,我们采访时问道:“你们害怕发洪水吗?你们是怎样度过困难的?曾经发过的洪水是下雨下的吗?第一次发洪水的时候你们是怎么想的呢?”等等其他的问题。这些住在当地的老百姓们全部都一一回答了上来。

      这些全都是王家坝的历史和百姓们经历过的困难,今天关于了解王家坝的历史已经结束了。去王家坝我还懂得了一个道理:我们要迎难而上,不能被问题和困难打倒,永不屈服。

微信图片_20211217133946.jpg

走进王家坝

阜南八小 陈文博          

       今天,我就带你们走进,号称:“千里淮河第一闸”的王家坝吧!

       从古至今,王家坝共开闸过16次,去年,刚开闸过一次,是在2020年7月20日。王家坝刚开闸之时,那洪水像猛兽一样来势汹汹,而面对洪水,中游的人们,舍去自己的田地和房屋,我想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保护下游的人们。下游的人们也向灾区捐献粮食,灾区人们也非常感谢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的人们。这就是:“舍小家,为大家”的王家坝精神。

       不知,过了多少个日夜,洪水终于退了,习近平总书记,也来看望灾区的人们,习近平总书记拿着一个话筒,来到一条街道上,告诉人们洪水来了应该怎样逃生。

       在以前开闸时,人们要用两三天的时间疏散完,而这一次只用了七个小时就迅速疏散人们了。以前发洪水时,死伤无数。如:“1938年儿童们受到了饥饿,找不到食物吃,只能吃地上的土。甚至在洪水中,水面上飘着的浮尸”而这一次洪水灾难中,做到了零伤亡。

       这就是“舍小家,为大家”的王家坝精神。

微信图片_20211217133937.jpg

了解王家坝

阜南八小 杨福然          

       今天我就带领着大家一起来了解王家坝吧!

       王家坝在我国十分有名,因为王家坝有坚持的精神,讲解员老师给我们讲解一些王家坝那时候的生活。我听完心痛不已。比如:“1931年许多人不幸被洪水冲走,以此人亡。1938年许多儿童非常饥饿,只能出来要饭。1951年李秀英在治理淮河这件事情上十分勤劳,毛泽东主席亲自为李秀英同志签名”在发洪水期间有一位同志名叫:“周丽平”来帮王家坝的人们治理淮河,期间为了救一艘船,不幸被洪水冲走身亡,年仅23岁,她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还知道王家坝属于下游,我们属于上游,他们为了保住我们的庄稼,打开了闸门,让洪水都流向他们的家园,为的就是保护我们的庄稼和家园。

       紧接着我们去采访了居住在这里的村民,问了村民关于洪水来到时的感受与当时的处境。比如:“发洪水的时候你们是怎样逃生的呢?发洪水的时候,你们紧不紧张呢?”爷爷奶奶们也都一一讲述着当时逃生的情景跟洪水到来时的处境。

       这就是我带着大家了解王家坝的以往的经历跟历史了。在回家的路上我悟出了一个道理:“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坚持不懈,迎难而上”   。

微信图片_20211217133857.jpg

王家坝之旅

阜南八小 董雨婷          

       雨过天晴,阳光明媚,我怀着愉悦的心情来到了集合地点。许多小记者们红光散发,个个精神抖擞。稍等片刻,大巴车就到了,小记者们整装待发,有序的上了大巴。路上老师为了打发无味的时间,组织我们玩起了文艺表演,有的同学表演唱歌、有的表演朗诵、有的猜谜语等。一路上欢声笑语,妙趣横生。

       到达目的地后,老师迅速将我们分成了5队,每队都有一个队长,就这样我们浩浩荡荡的往纪念馆走去,到了纪念馆,讲解员就为我们介绍了淮河的地理图,雕像、龙虎尊等。令我难过的是发洪水的时候,有的人被淹死,有的人被饿死,村民闹饥荒,水面上甚至漂出了浮尸,种种画面无一不冲击着我的大脑。令我钦佩的是李秀英同志在冰冷刺骨的水中冲洗石子。多次累倒在地,连毛泽东主席都亲自为她签名。我们也同样要学习这种精神。还有蒙洼忘不了的李西林等。这些为了抗洪而付出的人,我们要永远铭记于心。还让我明白了王家坝的:“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中午同学们开始吃饭,饭菜有荤有素,有汤有饭,每个人都狼吞虎咽,一个比一个能吃。

      下午我们来到村民的村庄,踏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又开始了新之旅。我们要采访老一辈的爷爷奶奶,同学们都十分积极热情,有的问:“您们的食物都是从哪来的,您们遇到了困难了吗?洪水过后您们都在干什么”等等。我们小记者热情满面,整的老人们也笑哈哈。

       傍晚,我们带着收获和喜悦回到大巴,在车上老师问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同学们都毫不示弱,争先恐后的发言......到了来时出发点,我们带着不舍得心情回家了。

       今天真是愉快又有收获的一天。

微信图片_20211217133957.jpg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安徽访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ahfangtan.com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安徽访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商务合作 人员查询 联系我们

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安徽访谈网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阜阳丽文文化传播发展有限公司 主办  法律顾问:合肥淮商律师事务所 赵健志律师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网站自律管理承诺书  举报邮箱:fuyangxx@126.com

工业信息化部许可/备案号:皖ICP备2021017813号  

Copyright 安徽访谈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下载.png  timg.jpg


   

皖公网安备 34120302000078号